李商隱幕僚生涯,這首詩哲理與詩情和諧統一,頷聯更是婦孺皆知

誦讀李商隱的詩歌,撲面而來的都是一些愁怨。你聽,“此情可待成追憶,只是當時已惘然”,詩人追憶華年,迷惘難遣;你再聽,“一春夢雨常飄瓦,盡日靈風不滿旗”,迷蒙飄忽,如夢似幻。李商隱很勤奮,但也足夠坎坷,他的詩作構思新奇,風格秾麗,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,廣為傳誦。李商隱曾經有過一段幕僚生涯,下面這首詩哲理與詩情和諧統一,頷聯更是婦孺皆知。
晚晴唐代:李商隱深居俯夾城,春去夏猶清。天意憐幽草,人間重晚晴。并添高閣迥,微注小窗明。越鳥巢干后,歸飛體更輕。
李商隱從小學習詩詞,他聰明好學,待人真誠。時任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是駢文大家,他覺得李商隱是一位可造之材,就視李商隱若己出,教他寫流行的駢文章奏,還帶他出去見世面,甚至還提供生活費,支持李商隱上京科考?墒锹斆魅艘步洺^k糊涂事,被令狐楚一手提拔的小李,居然與自己導師的冤家對頭的女兒成親,成為李商隱人生最大的敗筆。
李商隱自25歲入贅涇原節度使王茂元以后,便陷入紛爭的狹谷,一直遭到牛派的忌恨與排擠。他只得離開長安,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。離開長安這個爭斗的漩渦,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派的白眼,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,這首詩即是在此背景下寫成。
李商隱文筆細膩,而且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情感,首聯“深居俯夾城,春去夏猶清”,點明了時令特點,也交代了自己所處的環境。詩人深居簡出,日子過得簡樸,他俯瞰夾城,春天已去,夏季清朗。頷聯千古流傳,家喻戶曉,“天意憐幽草,人間重晚晴。”久雨盼晴,終于云開日出,小草飽受雨水的浸淹,終于得到上天的憐愛。
桂林地區初夏多雨,天氣濕潤,不僅小草得不到光照,人也快要發霉了。詩人其實也是以小草自喻,這么長時間里一直在派系斗爭的夾縫中生存,自己總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,時刻盼望著可以早日脫離這樣的困境,如今來到桂林,總算“天意憐幽草”,有一種重生的感覺。
李商隱這棵“幽草”盼望著人生的晴天,希望“并添高閣迥,微注小窗明。”詩人登上高閣,憑欄遠眺,天高地迥,夕陽下霞光萬丈,冉冉的余暉透過窗欞。高閣,指詩人居處的樓閣;微注,是因為晚景斜暉,光線顯得微弱和柔和。并,這里是更的意思。
頸聯描寫細致,是對頷聯內容的補充。這兩句虛實結合,不一定就是詩人當時看見的場景,卻寄寓了作者對未來美好前途的期望。詩人面對眼前的美景,心潮澎湃,一掃心中多日積聚的陰霾。這里的“高閣”一語雙關,既是他暫居的地點,也是他想象中事業和人生的高樓。
“越鳥巢干后,歸飛體更輕”,尾聯描寫登高所見。越鳥指南方的鳥,雨后天晴,鳥巢也曬干了,飛鳥歸巢,體態輕捷,也暗喻詩人自己精神煥發,可以輕裝上陣,并期望也像鳥兒一樣馳騁在廣闊的藍天中。
詩人經歷了一番波折,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,但很多事已經無法彌補,只能繼續堅持。他從幽草身上發現了自己,更希望能像越鳥那樣,再次展翅翱翔。一句“人間重晩晴”,曾經感動人無數人,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,也令那些陷入低谷的人們,重燃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望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pracowniafotografii.com/renshengzheli/22861.html
相關閱讀
最新文章

最新消息
歡迎收藏